从灾害中学习 | 回顾日本311赈灾志愿者活动(连载)
昨天分享了栗驹高原自然学校的来信后,收到了很多伙伴的留言,让我看到,感动和感谢是一种可以传递的温暖力量,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这个严冬。
日本有句俗话叫“即便跌倒,也不能空着手站起来”。如果用自然教育的思路来理解,其实就是“体验式学习”。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下一次要怎么做?
这个学习的循环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更需要用在天灾人祸那样的大事上。如果过去的教训我们没能及时吸取,那么这次的教训还来得及。并且,不是等事情完全结束后再去回顾、分析,而是抓住每一天,每一件事,然后,及时反映到第二天、下一件事上。
和大家一样,我们也因为寒假活动的取消,突然进入了慢生活的状态。于是,在浏览有关疫情的新闻时,不由想起8年前日本311地震参与赈灾的经历,便翻出了当时受邀撰写的一篇灾区纪实文章。
虽然灾害的情况不一样,但是相信依然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以下文章,将连续更新一周。
我在宫城县的七天——日本311赈灾志愿者活动纪实
2011年5月21日
灾害救援在我的事业中似乎是个关键词。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雪灾时,我第一次找到日本民间救灾专家广濑敏通先生,请教他有关救灾志愿者的经验(后来才知道,他是日本自然学校领域的领军人物)。而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又再次访问广濑,这次不仅获得了更多有关灾害救援的建议,同时还征得他的同意,与“环球协力社”的伙伴们共同翻译了《灾害救援志愿者入门》一书,并且放到网站上提供免费下载,让所有关心灾害救援的朋友自由参考。而现在,当日本311地震海啸发生后,我又开始关注广濑先生的动向,这次不再仅仅是以访问者的身份,更是以一名参与者去了解和体验日本民间是如何开展救灾志愿者活动的。
311发生后的第三天,日本生态游中心的理事长广濑敏通便宣布成立“RQ市民灾害救援中心” (RQ即Rescue,救援),召集他们在日本全国的网络成员共同开展救援活动。而中日公益伙伴,除了在网上及时介绍RQ的最新活动外,还全力协助国内的朋友捐助日本灾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RQ在灾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对志愿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忽然想起两年半前广濑先生说过的话:“学习自然灾害救援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灾区现场”。我再也坐不住了。虽然核辐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但是与其呆在东京整天看着电视里关于灾区的报道,不如亲自去灾区,力尽所能,并且把这里的情况传达到中国,让日本民间的救援活动得到更多中国人的关注。
4月7日,就在我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严重的余震。我在东京的家中看着摇晃的吊灯,不禁担心第二天能不能按计划成行。
第一天 “温馨的停电之夜” (4月8日 星期五 晴)
一大早我便大包小包地出了门。除了一周的换洗衣服外,最重要的就是睡袋和长筒胶鞋了。虽然根据事先调查来的信息,女生一般不参与需要胶鞋的重体力活动,但心中却暗自期望自己有机会分配到这样的任务,便特意去买了一双。
睡袋带了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冬天专用的。因为听说东北地区即使是现在到了晚上气温还是会降到零下,睡在帐篷里如果保暖不够的话半夜可能会冻醒。
到达生态游中心的时候,其他志愿者都已经整装待发了。
RQ每周五上午安排一班开往宫城县登米总部的车,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朋友事先登记就能免费搭乘,回东京的车则是每周四上午。由于是7人座的小型车,很多没报上名的志愿者就坐新干线、长途汽车或者自己驾车前往。
这次车子也坐满7个人,其中森先生是RQ宣传队的成员,他这次去灾区是为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以便东京这边的宣传工作能更好地为灾区本部服务。柳川小姐则在神奈川县一家自然教育机构工作,她计划在灾区活动10天,是我们这群里时间最长的。其他还有三位男士——小田是户外运动迷,平时爱把富士山当作保持体力的练习对象,户外装备都是一流的。很多人误会他是有钱人,但他说自己不过是把用在其他奢侈品上的钱都集中到自己的爱好上了而已。一路上,他摆弄着手上的ipad随时报告网上新闻以及RQ群发邮件里传来的最新消息。小林毕业于东大和耶鲁大学,曾就职于世界级的咨询公司,目前却处于无业状态,正在寻找新的方向。还有就是大学生小浩,比起其他几位要显得稚嫩许多,这次他是乘学校放春假来的。这三位和我一样,都是活动一周,下周四一起回东京。
下午三点五十分,我们的车在加油站装满了汽油后全速前进。驾车司机已经轮到第三人柳川,由于车上闷热,又是午后,为了避免司机打瞌睡,旁边的小田一直在找她聊天。忽然,小田看着ipad叫道:“登米总部现在断水断电!”原来昨晚的余震对这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下午五点半,手机信号强度只剩下一格,而公路的路牌上开始出现新闻中经常见到的那几个地名“气仙沼”“南三陆”,但是道路两边的风景却丝毫未有一点地震的痕迹。只有在穿过街道的时候,才看到少量坍塌的围墙和歪斜的树木——这里恐怕离海边还很远。这次地震虽然规模极大,但是并未直接造成太大伤害,而是之后的海啸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卷走了一万多无辜的生命和无数的家园和工作。
到达设在元登米市立鳟渊中学体育馆的登米总部已经是晚上七点。我们一下车,便有志愿者上来迎接,并把我们带来给志愿者补充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搬了进去。之后,由总务部的木村(其实也才来了三天)带领我们熟悉环境。
偌大的体育馆,二十多个帐篷占据了三分之一空间。大的可睡5,6个人,最小的只能睡一个人。我因为没带自己的,所以分配到总部的一个两人用帐篷。
随后,我们被带到志愿者活动空间,包括餐厅兼全体会议室,物资运输队工作室以及总务部办公室。木村指着墙上的“志愿者心得”说,由于我们开展活动的地区很多是重灾区,所以必须对自己的言行多加注意。交谈时不要主动问及地震的事情,而当对方提起时,我们要专心地倾听,千万不要与对方争执,因为我们不是来辩论是非对错,而是来让灾民们释放出心中堆积已久的郁闷和痛苦的,所以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并且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为已经是晚饭时间,我们拿出了自己带来的餐具加入了就餐者队伍。今天的晚餐是红薯和肉汤。因为停电,长条桌上点放着数盏油灯,柠檬色的光晕中,大家静静地品尝食物,轻声交谈,有人说,气氛倒比平日来得更温馨祥和。
晚餐后的每日例会因为停电开得比平时简短。全体志愿者共分成七个小队活动,包括物资运输、物资整理、温泉接送车、按摩理发服务队、向日葵温泉站、唐桑地区志愿者中心、总务室以及炊事班。先由各自的队长报告当天工作情况,然后再宣布第二天所需人手,而志愿者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
为了将这里的情况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给中国关心日本地震的朋友们,我决定每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明天的活动,我选择了向日葵温泉站。
向日葵温泉站被灾民称为“灾区最快乐的地方”,在志愿者中颇有人气。他们的负责人“向日葵大叔”是小有名气的救灾专业户,从阪神地震的时候就开始救灾活动,之后的新泻地震、岩手宫城地震也都有他活跃的身影。
会议后,大家开始在温暖的油灯下促膝谈心。晚上十点十分,有人大叫“水来了!”,体育馆一片欢声。十一点十分,“电来了!”全体鼓掌。然而,立刻有人关上了灯——是啊,今晚似乎适合在摇曳的灯火光影中度过。
(未完待续)
明日预告:第二天 “志愿者的工作不是一厢情愿的服务”